总氮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与有机氮的总称,水中的氨氮在氧的作用下也可以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形成硝酸盐,同时水中的亚硝酸盐也可以在厌氧条件下受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氮气。总氮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面对愈加严格的总氮排放要求,环保人对总氮处理药剂的研发也非常关心。
在一般的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的关注度较高,默认为氨氮去除剂也是总氮处理药剂的一种,可将氨氮转化成硝酸盐氮排放,但是总氮含量并未降低,因为氨氮均转化为硝态氮了。只有通过下一步反硝化处理,将残余硝态氮通过生化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排放,才能实现总氮去除。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在缺氧环境下,当环境中溶解氧较低时,某些细菌利用体内的生物酶的作用,吸取外界的碳源作为能量,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氧供体进行呼吸作用,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由水中释放出来,实现反硝化过程。
该过程的结果是,由于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中的氧原子提供了碳源的氧化剂,反硝化菌种的作用,反硝化反应能够正常进行,使得总氮得以降低达标。为提高总氮脱除率,反硝化菌种的活性、持久性、适应环境等都非常重要,反硝化菌IDN-DNB是通过不同条件下的特异性驯化培养,具有优良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大部分废水中进行反硝化作用,实现了不同环境中能够更持久/更广泛的进行反硝化脱氮,更适合工业废水的处理。
反硝化菌作为兼性菌,它们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呼吸生存,也可以缺氧条件下生存,在缺氧状态下,它们利用体内的生物酶的作用,吸取外界的碳源作为能量,利用硝酸盐中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同时把硝酸盐中的氮转化成氮气释放出去。
总氮去除,反硝化反应中,污水中的有机氨和氨氮转化成的硝酸盐氮,为反硝化菌的进一步反硝化反应提供了电子受体,也就是反硝化反应的先决条件。同时要控制氧气的供给,使反硝化细菌必须使用硝酸盐氮中的氧进行呼吸,这样在环境上创造出了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条件。
反硝化菌在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
碳源
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能为反硝化细菌利用的碳源主要有污水中的碳源以及外加碳源。如果能够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碳源是比较经济的。也可以外加碳源,常用的外加碳源为甲醇,因为甲醇被分解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残留下任何难降解的物质,而且反硝化速率高。
pH值
pH值是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反硝化细菌较适的pH值范围为6.5-7.5,此时的反硝化速率高;当pH值不在此范围内时,反硝化速率明显下降。
溶解氧
反硝化细菌是异氧兼性菌,只有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才能利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氮原子得到还原。如果反应器中的溶解氧浓度过高,分子态氧成为供氧物质,将使硝酸氮的还原过程受到抑制。
温度
反硝化细菌的较适生长温度为20-40℃,低于15℃时,反硝化速率明显降低。因此,在冬季低温季节,为了保持一定的反硝化速率,需要提高污泥停留时间,同时降低负荷,提高污水的停留时间。
因此,就目前而言,并没有真正能够去除总氮的药剂,反硝化菌可以应用添加到生化脱氮过程中,保证反硝化反应的脱氮效率。